2019.12.04
桃園公民紀錄片獎入圍影展的第三天,《漂流廚房》的導演陳惠萍分享這部片原本是2012年被找去南洋台灣姊妹會拍短片,「說著母語和吃家鄉菜的她們很吸引我,好像可以跟他們一起聊聊天,拍攝他們的角度像是家庭錄影帶,沒有目的性要做成什麼片。」
陳惠萍當初想要將影片聚焦在味道,她也在拍攝的過程裡,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認同在哪裡,直到2015年,遣返事件的發生,才知道這部片拍完了。「沒辦法證明自己是誰的時候,才開始去想我是誰,最後一場也是這整部片的第一場,花了很多時間去釐清,才回頭重新去看拍攝素材。」
陳惠萍在座談上分享這部片是三個女兒想要回家的故事,我們真的回到家了嗎?不知道怎麼認識這個地方,對於自己的界定也很模糊,覺得自己好像踩在一個曖昧又模糊的邊界上。「每個人都背負著一個世界,那個世界是由你所愛的組成,就是一個認同。」。
觀眾和導演分享這部片讓她想起了味道,味道是會一輩子都記得的,也是會真正進入到我們的基因裡的。陳惠萍聊起片名《漂流廚房》,她認為必須要離開這塊土地,才發現自己在身體裡藏著什麼,而身體也是一個廚房,藏著的味道是不自覺地,會在不經意的的時刻帶你回到那個時空裡面。
最後,陳惠萍和觀眾分享這部片的剪接超級困難,它的剪接期大於拍攝期,是直到2019年才剪出來,在剪接過程中她需要處理自己的情緒,而那些情緒又在剪接時被找起。陳惠萍說這部片是她目前現階段能力所及,所能剪出最好的版本,「我是在這個過程中才學習怎麼當一個導演,我自己怎麼說一個我真正想要說的,我到底為什麼要拍他們,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什麼。」